高台小媳婦手工“鏊”出小康夢
在高台縣宣化鎮,有一位90後小媳婦,面對家庭困難,不抱怨不放棄,用小手藝趟出致富路,嫩肩膀扛起持家擔,與婆婆一起照顧失智的丈夫、年幼的孩子,用柴火灶做手工饃,傳承勤勞致富的家風。新年伊始,她的家庭被全國婦聯表彰為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。她,就是高台縣宣化鎮寨子村村民王亞菲。
王亞菲2010年與丈夫結婚,組建了一個雖不富裕但卻幸福温馨的家庭。有疼愛他的丈夫和懂事乖巧的女兒,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但是2016年,她的公公因病去世,欠下許多外債,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,和丈夫合計後,夫妻倆決定靠打工來一筆筆償還債務。
屋漏偏逢連夜雨,就在小兩口剛剛償還了一部分債務時,第二年丈夫又因意外摔倒,腦部受傷導致智力殘疾,喪失勞動力。一連串的打擊,讓這個脆弱的家庭雪上加霜,生活也捉襟見肘。“之前公公生病的時候,就向親朋好友借了很多錢,到現在還沒還完,之後老公又病了,現在的家庭情況就越來越困難。”王亞菲説。
一連串的打擊,王亞菲心理近乎崩潰,但看着年邁的婆婆、卧牀不起的丈夫以及尚且年幼的孩子,她的心像刀絞一樣疼。
每況愈下的生活提醒王亞菲不能再消沉下去,除了和婆婆起早貪黑打理20畝莊稼、接送孩子上學放學、照顧丈夫的日常生活外,王亞菲也一直在想法設法改變現狀。2018年全縣首個農民“豐收節”在宣化鎮寨子村舉辦,她家參展的鏊乾糧深受城裏人青睞。王亞菲從中受到啓發。“現在的人都喜歡吃純手工、不添加其他東西的燒饃饃,我就想賣這個饃饃把家裏的經濟條件改善一下。”
王亞菲説幹就幹,並請來同村的姨媽幫忙。從發麪、揉麪到燒火一整套流程嚴格按傳統手藝,確保做出來的饃饃是真正的純手工。
傳承好手藝,還得有好銷路。剛開始,她家的鏊乾糧只是在街坊鄰居和周邊村社售賣,時間長了,很多遠處的人都到她家買饃饃,有時還供不應求,要想吃就得提前預定。逐漸紅火的生意、一家人臉上久違的笑容讓王亞菲進一步堅定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。
為了拓寬銷路,2019年開春後,王亞菲又將目光轉向縣城,因為城裏市場大,銷售量更大些。每天早上她除了向婆婆、姨媽學手藝外,還一起揉麪、鏊饃,並將鏊好的饃饃拿到城裏去買,經過近半年的堅持和努力,她家的鏊乾糧不但在城裏立住了腳、打響了名,產品還遠銷山東、廣東等地。
人們也常説,最難處的關係是婆媳關係,但是王亞菲説:“婆婆也是媽”,和婆婆相處的很好,沒紅過臉,因為她們倆是彼此的依靠,經受一連串的家庭變故後,不離不棄不認命,婆媳三人,用傳統手藝加工、製作的鏊乾糧,從鄉村銷往城鎮,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,“鏊”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小康路。
相關新聞
- 2017-01-20隴週刊(2017年 第3期)
- 2017-01-26隴週刊(2017年 第4期)
- 2017-02-10 隴週刊(2017年 第5期)
- 2017-02-17 隴週刊(2017年 第6期)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